施工效果的關聯因素
1、涂料界有句體會很深的話叫:三分材料七分施工,膩子粉也是一種半成品,最終效果跟施工的認真程度有很大關系。
2、跟基材的性質有很大關系,比如:粗糙度、含水率、滲水量、新老墻等。
3、跟環境有關,比如:下雨、陽光直射、高溫、下雪、濕度高等。
4、施工人員的產品知識普及,不同基材適用不同的產品。
非正常施工,顧名思義就是不常見的施工方式,并且有極大偶然性。所以存在很大的不穩定性和未知隱患。針對這些事件,如果大家發現請及時聯系公司,反饋給我們。我們將不定時更新這些事件,并總結施工原則,以供大家學習借鑒。
特別提醒:在以下材料中,事件只是非正常施工原則的一種表現形式。一種原則會有好多種體現形式(事件)。所以希望大家牢記原則和原理,而不是局限于一種事件!
原則1:外層材料不能比內層材料硬
事件:石灰老墻裂縫+接縫王+拋光翻新
這個事件,記錄在拋光膩子篇里面。我們再來仔細分析這個事件。
首先房東家的墻面是多年前很厚的老石灰墻面:墻面酥松、掉粉、大的裂縫。業主想要翻新,又擔心翻新后又在裂縫上繼續開裂,然后代理商就推薦了接縫王。結果就出現了接縫王剝落、面層拋光片狀剝落的現象。
1、 老墻基材過于酥松,提供不了粘結強度,無法跟接縫王良好粘結。
2、 接縫王硬化后強度太高,硬化收縮時會直接把不堅固的基材崩碎。
3、 接縫王的表面相對較光滑,一旦基材出問題,拋光就會與接縫王完全剝離脫落。
當然,這只是原則1中的一種現象,其它的現象也有,比如:底料上面貼瓷磚、面料上刮底料、全效(柔性)防水上貼300*600以上的大瓷磚等等。原因都是一個:外層材料比內層材料硬,如果再加上厚度、收縮率,危險更大。
原則2:低概率事件不能抱僥幸心理
1、 看見樓頂模板不是很光滑,就不加膠水施工;
2、 樓頂開發商批刮的膩子不好鏟,就不處理或者處理不干凈就刮底面料;
3、 瓷磚背面有粉末粘的比較緊的情況下,不刷掉就直接貼上墻;
4、 陽臺搭建洗手池,不做防水就直接建起來了。
以上這些低概率事件,有些時候不會出問題,所有經常在這類問題上麻痹大意,到后期出了問題只能跟消費者糾纏不清,到最后還是吃悶頭虧。而這個時候就經常能聽到消費者說一句話:“這個情況你又不早講?。?!”所以碰到這類問題,建議的辦法是真誠告訴消費者事情的實情、概率問題等等,讓消費者自己選擇。
絕大多數消費者不愿意購買或者聽取意見,主要是因為缺乏選擇權。你只給一個建議,消費者主觀上就覺得你在強買強賣、捆綁銷售之類。你如果給多個建議,并幫業主分析利弊、成本,讓消費者有充分的選擇權,讓消費者覺得你是可以信任的,我想生意就不難做了。